当前位置: 首页>>思政教育>>正文

一语心声|第7期 压力应对策略:让心灵在压力下“柔软着陆”


2025-04-17  点击:[]



同学们好呀,我是张一,咱们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“老熟人”,也是《一语心声》的主笔人。这一回,咱们来聊聊一个绕不开的话题——压力。

实训报告刚写完一半、考试复习还没开始、打工排班又来了信息通知……是不是觉得压力像块石头压在心头?尤其是大学的节奏,谁不想轻松点?

咱们不能指望压力消失,但可以学着不被它压垮。怎么让自己“软着陆”?咱们一起聊聊。

part 1

压力从哪儿来?不搞清楚它,就容易被它带节奏

大学生活就像打副本,一关关都得过。很多同学在我这儿吐槽最多的几个来源:

学业压力:

实训课上老师一句“你这个步骤错了”,能让人一整天都低气压。报告deadline紧、考试复习没头绪,光想想就紧张。

就业焦虑:

毕业就要找工作了,可实习没经验,简历也不知道怎么写,投出去还没消息。未来仿佛是个迷雾大森林,谁都怕迷路。

经济压力:

打工虽然能补贴一点生活费,但挤掉的是学习和休息的时间,有时候还要担心助学贷款怎么还。

人际关系:

宿舍关系说复杂不复杂,但说简单也不简单。有时候一句玩笑就会让人敏感半天。社团、活动、社交都要应付,心里很疲惫。

心理和时间上的压力:

刷着短视频看到别人过得光鲜亮丽,难免会觉得“我怎么这么普通?”有的同学说,明明每天都很忙,但总觉得啥也没干成。

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个学生小明,实训课操作失误被老师批评,回到宿舍一句话都不说,脸绷得紧紧的;小红打工后没时间复习,越拖越慌;小丽只是刷了几条“别人家孩子”的视频,就emo了一晚上。你呢?最近让你压力山大的,是哪一块?

part 2

压力不是洪水猛兽,会用就是助力

我们经常把压力看成“敌人”,其实它有时候是个“提醒器”。

心理学里有个非常实用的原理叫“耶克斯-多德森定律”。什么意思呢?简单说就是: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表现,但压力过头了,就容易崩溃。就像拉弓一样,拉太紧弦会断,拉得刚好,箭才能飞得又稳又远。

比如,我第一次主持学校活动的时候,前一天晚上紧张得翻来覆去睡不着。后来我告诉自己:“反正已经这样了,不如准备到不能再准备。”结果第二天反而发挥得挺稳。

小辉参加辩论赛时也是这样,手抖得话都说不利索。可他每天逼自己背几段稿子,练着练着就顺了。比赛当天全场掌声最多的,就是他。

所以有时候,压力恰恰是我们认真对待某件事情的证明。

part 3

四个小技巧,教你“稳稳接住压力”

很多同学问我:“老师,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应对压力?”下面这四个方法,简单实用,没那么玄乎——有些你可能已经在用了,但现在换个视角来看,也许能用得更顺手。

深呼吸,不是“装模作样”,而是真有用

当你感觉心跳加速、脑子空白、不知道从哪下手时,试试深呼吸。小明那次被老师点名后,脸涨得通红。我让他慢慢吸气、呼气,做五轮。冷静下来之后,他才敢鼓起勇气去问老师哪里出了问题。

当情绪冲上来的时候,深呼吸就是一把“暂停键”。

任务太大?那就“拆一拆”

报告太厚、复习太多、工作太杂,越想着要一次性搞完,越拖着不敢开始。小红就是个好例子,她兼职太忙,复习一直拖。后来我建议她:“你就每天看半小时笔记,别贪多。”三天下来她居然复习完了。她说:“拆了以后不觉得那么吓人了。”

我们的大脑其实喜欢“小目标”,一步步完成会让人有成就感,也更容易坚持。

别闷着,动一动就能换个脑子

心理压力最怕的就是“堵”着。小丽那次emo后,我建议她去操场跑两圈。她回来说:“脑子一下清了。”你不一定非得跑步,散步、跳操、走楼梯,哪怕在宿舍门口转几圈,都比窝在床上强。

身体在动,情绪才不会一直卡着。

找人聊聊,有时候只是需要一句“我懂你”

说出来,其实就已经在“减重”了。小丽宿舍关系紧张,我们谈完之后,她主动约了室友一起去吃饭聊开了,反而关系更近了一些。小明也一样,担心实习找不到方向,我们聊了三次,他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实训岗位。

人有时候不是非得要被解决,而是想被理解。

part 4

让压力变成你的“隐形助推器”

我们没法选择压力什么时候来,但我们可以决定怎么面对它。慢慢你会发现,处理完压力之后,很多事情也顺了:任务开始不再拖、社交不再尴尬、未来不再一团迷雾、心情也比之前轻快了不少。

别怕压力,咱们要学的是“接住它”,而不是“躲开它”。

我们下期再见~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压力。


上一条:一语心声|第8期 藏在兴趣爱好里的“心理缓冲垫”


下一条:一语心声|第6期 接纳“未完待续的自己”:不完美也没关系

关闭